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如何对老年人和儿童更友好

江苏发改 2024-01-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西路瞭望 Author 郝琳 赵毅 吕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城市,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关乎国之大者,牵动亿万家庭,是贯彻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全龄友好,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标识


建设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城市,是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一老一幼”问题是当前最牵动家庭和社会的民生问题,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党和国家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大势,密集出台“一老一幼”相关领域规划和政策,对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作出具体部署。建设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城市,已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城市理念,根植于“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老一幼”是中华民族家庭观念和传统文化的核心,这方面的阐述不胜枚举。解决好“一老一幼”问题,不仅能提高老人和孩子两个群体的获得感,也能解决中青年群体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整体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同时,建设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城市,也会在无形之中弘扬和践行“尊老爱幼”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举止。


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日益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亿万家庭期盼能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教育、托育和健康等公共服务,老人和孩子有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更便捷的交通出行、更优良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对一个城市而言,实现老年友好、儿童友好并延伸到“全龄友好”,其内涵是体现人文关怀,构建保障所有市民安全、方便、舒适的整体生活环境,这日益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价值追求和具体体现。



相比于“一老一幼”群体的迫切需要,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一些地方习惯于将“一老一幼”作为城市发展的附带问题考虑,城市建设主要基于中青年人群的活动模式、使用需求,很多城市普遍存在养老育幼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可及性不高、活动场所匮乏、生活不便利、老人儿童参加不足等问题,对于很多老人和儿童来说,城市生活还不够“友好”。如何让城市生活更友好、更宜居、更幸福,将是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老年友好”,让城市更有温度


“人—环境”研究范式认为,老年是一个受环境深刻影响和塑造的成人发展阶段,与年龄相关的视力、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减退或丧失等因素会直接影响老年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情境因素是老年人日常行为和晚年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同类研究证实了营造老年友好环境的必要性。建设老年友好环境的维度很多,要突出以下重点:


要提升城市生活适老化水平。推动社区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无障碍通行环境,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的适老化改造力度。重视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不断提高老年人交通出行、日常就医、购物消费、文化娱乐、政务服务等高频事项活动场所的适老化、便利化水平,扩大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互联网网站、应用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使用体验。


要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持续扩大优质普惠的养老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重点解决失能老人的基本护理需求。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通道,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


要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社区是老年人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承担着重要地位。要充分发挥社区联结老年群众的纽带作用,发展集中运营管理的养老服务网络,引导专业化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支持专业养老结构在社区连锁经营。围绕老年人生活需求,完善社区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要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利用多媒介普及医疗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老年人群重大传染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大力推动医养结合,统筹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逐步实现社区养老和卫生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管理。发展社区嵌入式医疗服务,将健康教育与管理、慢性病干预、康复护理、紧急救护、临终关怀等医疗健康服务嵌入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



“儿童友好”,让城市更有活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每个家庭的重心。要推动“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全领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要坚持“儿童优先、普惠共享、儿童参与、保障安全”等基本原则。重点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要构建“城市-街区-社区”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在城市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优化公共服务、道路交通、开敞空间、综合防灾等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在街区层面,衔接15分钟生活圈,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活动场地、慢行系统和学径网络等。在社区层面,优先配置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游乐场地和步行路径,满足儿童日常基本生活和成长发展需要。


要完善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优化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体系,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在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供给中优先保障儿童需要,扩大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全面覆盖胎儿期、婴儿期、幼儿期、青少年期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儿童成长发展,更好满足儿童成长发展所需的托育、教育、健康、文体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要推动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重点关注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等适儿化改造,补足现状设施供给短板,提升对儿童这类“弱势群体”的友好程度。制定规划建设标准,推进各类儿童友好空间和设施建设。针对儿童不同年龄层次,制定各类儿童友好空间和设施规划建设标准。重点推动老旧城区改造,补齐儿童设施匮乏短板,充分利用闲置设施和闲置空间建设儿童友好设施。


要强化儿童友好实施制度保障。儿童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孩子们有被倾听、被尊重的软性需求,但现实社会中儿童的心声往往被忽略。要尊重儿童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儿童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机制。畅通儿童参与学校规划、社区建设、城市改造、交通保障、体育公园等公共事务的途径,为儿童发声提供广阔的平台。形成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机制,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集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全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儿童发展。


尊老爱幼,让城市建设更加“老少咸宜”


中国的成语博大精深,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老少咸宜”,意思是一个事物或一项工作如果对老人和孩子都适宜了,那么对整个年龄群体也都适宜了。因此,现代城市发展和建设要以更多的眼光关注“一老一幼”两端,在功能、细节、质量、维护上下更大功夫。



要统一布局,一体规划与建设“一老一幼”城市基础设施。老年友好和儿童友好不是分割的,他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统一的。老人与儿童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诉求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很多公共服务、公共空间可以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建设。“一老一幼”基础设施统一布局建设,还可增进老人与孩子的情感,实现“一老一幼”同乐共融,达到“1+1>2”的效果。


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一老一幼”城市基础设施“友好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一老一幼”民生保障设施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服务扩大供给、均衡布局。结合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将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紧邻设置,建设集托育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活动、亲子爱幼为一体的普惠型服务体系。


要注重维护,切实提高“一老一幼”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要创新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方式,鼓励利用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一老一幼”服务设施,适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提升基础设施使用效率。要健全城市“一老一幼”基础设施检查、处理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加强维护,及时消除基础设施安全隐患,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对基础设施保护意识。


“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小”。关爱“一老一幼”,守护“朝夕美好”,我们责无旁贷。各地要统筹推进老年友好、儿童友好建设,提升城市适老、为老服务水平,完善儿童友好空间与服务,切实增强“一老一幼”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让城市有温度、有活力,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编辑:陈曦

审核:江天潇
终审:王天翊

往期精彩回顾

回顾与展望 | “江苏发改这一周”(2.26—3.4)一图读懂 | 延安市 无锡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2—2026年)一图读懂 | 规范各方主体行为 优化招标投标市场环境——《江苏省招标投标条例》解读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江苏省招标投标条例》3月1日起施行学习时报刊发江苏省省长许昆林文章: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如何对老年人和儿童更友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